外国语学部概况

发布日期:2021-01-04访问次数: 字号:[ ]



一、下设机构

外国语学部下设6个学院:英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东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两个研究院: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有5个研究所:外国文学文化研究所、理论语言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国别和区域研究所;另设有中法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中心和15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高级翻译学院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单位。期刊《翻译与传播》和英语期刊《Translating China》挂靠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院;期刊《国别和区域研究》挂靠国别和区域研究所。


二、专业设置

外国语学部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外语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17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包括14个语种和专业: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印尼语、罗马尼亚语、商务英语;另有5个复语方向:英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土耳其语+英语、罗马尼亚语+法语、印尼语+英语;以及3个翻译方向:中英翻译、中法英翻译、本地化翻译。在建有1个专业语种:波斯语,和2个专业方向:国际语言服务、法律英语。


三、教学力量

外国语学部的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四个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翻译为北京市一流专业;英语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英语学院获“北京市教育创新优秀集体”称号;应用外语学院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大赛重要奖项。


四、师资队伍

外国语学部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52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40人;另聘有荣誉教授4人:生成语法创始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法兰西学院海然热(Claude Hageg)、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原外交部副部长现中东问题特使翟隽;特聘教授4人:哈佛大学黄正德、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王宁、北京大学王继辉;以及包括美国语言学会前主席帕提(Barbara Partee)和欧洲语言学会前主席罗伯兹(Ian Roberts)等多位国际一流语言学者为客座教授。


五、培养特色

外国语学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北语“小联合国”国际型大学的资源优势,以国际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学部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近70个合作交流项目,涵盖所有11个语种。每年有350余名本科生通过国家公派、校际交流等形式出国学习,在学期间出国交流的学生占比达到60%,其中葡语、俄语、西语、阿语、土语、意语专业达到100%。每年有100多人次本科生在各类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六、学术交流

外国语学部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每年都有200多场学术讲座,陆续邀请了Chomsky、Lasnik、Chierchia、Rizzi、Hageg、Ian等数十位世界顶级语言学家来我校做学术交流和语言学专题讲座。多次主办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其中包括乔姆斯基做主旨演讲的“第8届国际生成语言学会议”和“中外语言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我校外语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七、就业情况

外国语学部在读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外交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外企、国企、教育科研机构等,主要从事外交外事外贸类、中外文化交流类、语言教育与服务类以及金融经济类的工作。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阿拉伯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等都达到100%;其他语种就业率也达到98%左右;翻译专业特色突出,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接近100%。


八、未来发展

外国语学部将按照北京语言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目标,以“学科创新,转型发展”为指导,实行跨学科整合,培养服务社会和国家战略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根据国际化背景下社会与职业的需要,开设“外语+X”复合型专业。目前已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共建了我国首个获教育部批准的“外语+文化遗产发展”方向双硕士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点击按钮订阅学部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