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速递 | “维也纳现代派——以霍夫曼斯塔尔为例”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4-16访问次数: 字号:[ ]



  在“外线专家进课堂”项目框架下,德语系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韩瑞祥教授为同学们带来关于“维也纳现代派——以霍夫曼斯塔尔为例”的文学专题讲座。4月11日上午,讲座在教一楼507教室顺利举行。

首先,韩老师介绍了这次讲座选篇《一封信》的作者奥地利作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我们熟知的托马斯·曼曾盛赞霍夫曼斯塔尔为德语文坛上伟大的文学大师。霍夫曼斯塔尔与施尼茨勒是维也纳现代派的两位杰出代表,他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维也纳现代派文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在德语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对后来的现代派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篇文章是书信体的形式,对于其体裁归属文学界莫衷一是,但无人置疑它在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中所具有的重要的象征意义。讲到这儿,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进课堂,韩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跟同学们一同探讨了有关维也纳现代派以及本篇作者霍夫曼斯塔尔的相关知识。借着同学们的陈述与提问,韩老师给大家详细阐释了维也纳现代派的兴起和发展史、哲学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文学特征。老师讲到,赫尔曼·巴尔作为这个文学流派的理论奠基者,于1891年发表了著名的《论现代派》一文,是维也纳现代派正式兴起的标志,文学创作也从之前自然主义的“现实”的艺术渐渐转变为一门“感知”的艺术,从刻画客观世界变为刻画主观世界,从表现现实变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此文学阶段所表现的中心有das Ich, die Seele和der Traum,基本都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对自我精神的剖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发表,推动了西方精神医学的发展,同时让部分人渐渐认识到,人的精神是绝不可能用缜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得出来的。


Cafe Central & Peter Altenberg


接着,老师开始给大家介绍作者霍夫曼斯塔尔的生平及创作史。作家16岁已开始发表作品,此时发表的诗歌语言优美典雅,梦幻迷人,具有唯美主义的风格。早期名作主要有《昨日》《生命之歌》和《提香之死》。1900年起,他反思唯美主义风格,渐渐摒弃了这种追求形式美的倾向,转而关照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在短剧《傻子与死亡》中便看得出作者的这种思考,而在《一封信》中这种转变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第672夜的童话》是他比较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说。


Hugo von Hofmannsthal


正是通过《一封信》这部作品,作家借用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借文章中的写信人“钱多斯”之口,向公众说明了为何自己整整两年沉寂无声、不再继续发布作品。这种搁笔,是作家语言危机的体现,而语言危机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作者的精神危机、意识危机。作家只能深刻地去感受,却做不到用语言去描述和表达。原来的唯美主义语言已经像“霉腐的蘑菇”一样索然无味了,面对这样的现实,作家们只能去寻找一种新的语言,一种能够表现自己全新感受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必须是一种denkende Sprache。维也纳现代派文学家表现的也是这个问题。通过这种语言危机,我们看到了世纪转折时人们内心世界的意识危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被动化了。因此,人们对“人作为主体”的关注意识渐渐增强,维也纳现代派也可以说是这种主体关注意识的文学体现。



讲座的最后,韩老师表达了自己个人对霍夫曼斯塔尔的喜爱,耐心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精彩提问。


讲座到这里就圆满结束啦,希望我们有幸可以再次享受韩老师的课堂!



文案、排版 | Nicole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点击按钮订阅学部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